分類:本科生(大學)

什麼是大陸大學港澳台入學考試的「大類招生」?

 

        報考大陸大學的台灣考生詢問最多的,就是許多大陸院校採取的「按類招生」(或稱「大類招生」)方式。事實上從早些年開始,按類招生就已經以「按院系招生」、「按大類培養」等名稱作為很多大陸大學主要的招收錄取方式。就台灣的學生和家長來說,熟悉的是以個別專業(科系)選報志願,對於大陸這種招生方式一方面不確定是否為正式入學管道,再者不清楚具體的學習方式為何。於此,就學版特就該主題作初步的介紹,讓台灣考生們在遇到按類招生的志願時有參考的依據。

 何謂「按類招生」?

       「按學科大類招生」亦簡稱為「按類招生」或「大類招生」,指的是大學將相近的學科,通常是同學院的專業合併為一個大類來招生。在學生初入學的前1或2年先採取通識型教育或各專業的基礎培養,爾後則讓學生依照適應情況和興趣、專長在院系範圍內自主選擇專業。

        一般來說,高中畢業報考大學時,由於不熟悉各科系的學習細節,對未來就業發展方向也都還沒有具體的想像,在茫茫專業選項中難免出現盲目性的判斷,而「按類招生」則是秉持「通才教育」的理念,不但大大降低報考者在選擇志願上的困難度,亦讓考生有更充分的時間和學習機會來了解各專業的實際內涵。

「按類招生」的模式

       「按類招生」主要有三種模式:按學科招生、以基地班或試驗班招生、採取通識教育。大陸大學招收台灣學生所採用的則集中在前兩種模式。

 一、按學科招生

        即照院系提供志願,譬如分作新聞傳播學類、自然科學類、社會科學類、法學類、工商管理類…等大類。舉例來說,若考生對經濟學、金融學、國貿都有興趣,但還無法掌握個別的差異,透過「經濟學」這一大類的培養等於一次選擇了數個專業,待一到兩年的學習後再決定研讀方向。

        以北京大學為例,「中國語言文學」這一大類涵蓋有中國文學、漢語言學、古典文獻、應用語言學等專業,且報名時是文理兼類,意即高中就讀社會組或自然組的學生皆可選報;而像計算機科學與技術、電子信息科學與技術、微電子學、智能科學與技術則全都歸在「電子與計算機科學」大類,同樣是文理兼類。

        需要注意的是,即使同樣名稱的「類」,每個學校都可能有不同內容的專業,反之亦然,同專業也可能分在不同類中。像南京大學的「經濟學類」有經濟學、國際經濟與貿易、金融學、金融工程、保險學、產業經濟這6個專業;四川大學的「經濟學類」是經濟學、國民經濟管理、財政學3個專業,金融學、金融工程、保險等專業則歸在「金融學」大類。

二、以基地班或試驗班招生

        基地班與試驗班雖然和一般學科有名稱上的不同,但同屬於正式學制,惟教學模式偏重培養專才型、研究型學生,又由於這兩種班是國家或學校專門撥款支持,因此有相對優渥的教學資源,有些大學甚至為其設立了專門獎學金。

        大多數基地班、試驗班的前一或兩年會著重於中文、歷史、數學等基本學科,同時接觸專業基礎課程,之後再照學生個人興趣及科系要求這兩方面的考量將學生分到不同的專業方向。

        像武漢大學哲學基地班是大陸教育部批准的國家哲學學科專業點,學校除了給該班許多優惠政策,學生完成學業後還可被推薦免試攻讀碩士班。而中國人民大學的人文科學試驗班(國學)是以造就新一代國學研究與實踐人才為目標來培養學生,舉凡重要的傳統經典著作都在學習行列中。

 擅用「按類招生」提高錄取率

        學生在大學前一或兩年的大類學習中,所學的基礎課程、公共基礎知識和專業基礎知識更加紮實,接續學習時就更能促進具體專業上的學習和發展,基礎拓寬了,適應能力增強了,才能更好地適應畢業後考研或就業發展的需要。

        要先提的是,招生規模小的學校,或像師範、醫學等特殊性較強的專業並不適合此種招生方式。但從北大、清華開始,現已有一半以上的211工程院校實施按類招生。建議台灣學生在報考大陸大學時,善用按類招生來擴大志願數量以增加錄取機會,只是選擇志願前務必先清楚各大類的專業配置為何,或者有興趣的專業歸屬於哪個大類中。

 原載於「兩岸犇報」第51期 第8版 大陸就學版

2013大陸大學免試入學招生作業已完畢,北大、清大需69級分以上

       

        2013年度「大陸大學以台灣學測成績免試招收台灣學生」在5月底前已完成基本錄取程序,錄取的考生亦陸續接到預錄取通知書,待學歷證件審驗及身體檢查後即可完成正式錄取程序。目前大陸大學開放台灣學生達到學測前標以上成績者即可照各校程序分別送件申請。以今年學測頂標63級分、前標57級分的標準來看,較受台灣學生矚目的北京大學、清華大學、復旦大學、上海交通大學、浙江大學等校由於有許多台灣學生送件申請,因此需達到學測頂標才有複試機會,其中北大、清華要求分數為69級分;復旦是68級分;上海交大與浙大約在66級分。當然還是有許多學校,不論是報考人數較少或是開放名額較多,都接受以前標成績申請入學,因此還是鼓勵有意前往大陸就學的台灣學生,只要學測成績達到前標就盡量寄出申請文件參加初審。

        台灣學測免試申請大陸大學乃大陸各校自主招生,意思是在大陸教育部的規範下,各大學自行規定申請者所需繳交的文件、符合複試資格的條件,初審送件期限與複試時間亦由各校自定。在多數台灣學生一次申請多校的情況下,考生與家長須有心理準備,參加每個學校的複試包括搭機往返大概需要花上3到4天。

        以考生提供的參加大陸大學複試經驗來說,與台灣各大學複試多採用筆試的方式不同,大陸各校皆以面試來進行。以今年有100多名台灣考生被通知複試的復旦大學為例,該校採中文面試,內容是由教授安排一些家常性的問答,亦會詢問考生所選科系的專業問題,面試過程拿出過往學習所積累的實力並保持平常心應對即可。

        再以上海交通大學為例,上海交大偏重英文面試,一進考間就有教授開始以英文針對該科系的專業內容詢問考生,英文不甚流利的考生可請教授將說話速度降慢,但更要緊的是考前多加強英文聽說能力,尤其報考自然科學類專業的學生,除了熟悉專有名詞的英文之外,因為兩岸在部分專業用語的說法不同,務必同時把握好專有名稱在大陸的中文用詞。

        部分學校在複試期間會邀請已在該校就讀的台灣學長姐來分享就學經驗談。考生家長表示,「他們都是台灣很優秀的高中,像建中、台中一中…畢業的學生,但是在與大陸同學一塊學習的過程還是感覺到很重的挫折感。」台灣學長姐們提到,「整個大一都在趕其他人的進度,又要適應在外地求學的生活,過完一年才像是真的開始念大學。」所以若要到大陸念書一定要有很清楚的動機,不然很容易有放棄的念頭。但台灣學長姐們同時提到,為了不讓未來前往大陸就讀的台灣學生重蹈覆轍,他們團結成立了讀書會,把課堂上的內容與需要加強的部分都做成筆記,希望盡量幫助學弟妹們能順利地學習。

        在學校部份,最主要是在台灣學生特別關注的醫事科系和兵役問題方面提供了說明。醫事部分礙於台灣的法令規定,目前大陸所有院校的醫事相關系所仍不被台灣當局承認,所以學校安排了在大陸就讀醫科的台灣考生來說明醫事專業畢業後在大陸的就業方向和條件。兵役部分,雖然大陸教育部有基本須就讀一年以上才能辦理休學的規定,但有些學校在體諒台灣考生須面臨兵役問題的情況下,是可以在考上的當年就辦理休學,至於各校規定如何,建議考生在選擇院校之前先打電話與有意就讀的學校確認。

        參與過座談的考生家長說到,學校還提供了小禮物給參加複試的考生們。這樣的座談方式不但能協助台灣考生釐清自己前往大陸念書的動機,學校和學長姐釋出的熱情協助也像是給家長打了一劑強心針。

 原載於「兩岸犇報」第51期 第8版 大陸就學版

台灣對大陸院校學歷採認擴增至111所

 
       台灣採認大陸大學學歷,於2011年開始以985工程院校作為採認篩選範圍,至2013年3月12日公告為止,學歷採認擴大涵蓋了211工程院校,排除公安、軍事、醫療等院校或科系,共採認111所院校。

        正在這111所院校求學或已經取得該學歷者,依據「大陸地區學歷採認辦法」規定,學歷採認限2010年9月3日之後入學者,於1992年9月18日到2012年9月2日期間赴陸求學者,仍然需要通過學歷甄試。

大陸地區高等學校認可名冊

所在地 學校名稱
北京(26)  ※中央民族大學、※中央音樂學院、※中央美術學院、中央財經大學※中國人民大學、中國石油大學(北京)、中國地質大學(北京)、中國政法大學、中國傳媒大學、※中國農業大學、中國礦業大學(北京)、※北京大學、北京工業大學、北京化工大學、北京外國語大學、北京交通大學、北京林業大學、北京科技大學、※北京師範大學、※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北京理工大學、北京郵電大學、※北京體育大學、※清華大學、華北電力大學(北京)、對外經濟貿易大學
天津(3) ※天津大學、※南開大學、河北工業大學
河北(1) 華北電力大學(保定)
山西(1) 太原理工大學
內蒙古(1) 內蒙古大學
遼寧(4) 大連海事大學、※大連理工大學、※東北大學、遼寧大學
吉林(3) ※吉林大學、延邊大學、東北師範大學
黑龍江(4) 東北林業大學、東北農業大學、哈爾濱工程大學、※哈爾濱工業大學
上海(9) 上海大學、上海外國語大學、※上海交通大學、上海財經大學、※同濟大學、東華大學、※復旦大學、※華東師範大學、華東理工大學
江蘇(10) 中國礦業大學(徐州)、江南大學、※東南大學、河海大學、※南京大學、南京師範大學、南京航空航天大學、南京理工大學、南京農業大學、蘇州大學
浙江(1) ※浙江大學
安徽(3)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合肥工業大學、安徽大學
福建(2) 福州大學、※廈門大學
江西(1) 南昌大學
山東(3) ※山東大學、中國石油大學(華東)、※中國海洋大學
河南(1) 鄭州大學
湖北(7) 中南財經政法大學、中國地質大學(武漢)、※武漢大學、武漢理工大學、※華中科技大學、華中師範大學、華中農業大學
湖南(3) ※中南大學、※湖南大學、湖南師範大學
廣東(4) ※中山大學、華南師範大學、※華南理工大學、暨南大學、
廣西(1) 廣西大學
海南(1) 海南大學
重慶(2) 西南大學、※重慶大學
四川(5) ※四川大學、四川農業大學、西南交通大學、西南財經大學、※電子科技大學
貴州(1) 貴州大學
雲南(1) 雲南大學
西藏(1) 西藏大學
陝西(7) 西北大學、※西北工業大學、※西北農林科技大學、※西安交通大學、西安電子科技大學、長安大學、陝西師範大學
甘肅(1) ※蘭州大學
青海(1) 青海大學
寧夏(1) 寧夏大學
新疆(2) 石河子大學、新疆大學
以※表示者為先前已採認之大陸高校。
● 資料來源:教育部於2013年3月12日公告之「大陸地區高等學校認可名冊」。

什麼是「985工程」與「211工程」?

 「985」的名稱來自於1998年5月4日,江澤民在北京大學百年校慶上建設世界一流大學的講話。該項目以培養若干所世界一流大學和國際知名的高水平研究型大學為目標,並由國家每年提撥部分中央財政收入作為培養資金。截至2011年末,共有39所高校在列,此後由於「985工程」與「211工程」規模趨於穩定,未來將不會再新增大學,改以動態競爭機制對非「985工程」卻是「211工程」的院校實施「985工程優勢學科創新平台」。

 「211」顧名思義是在21世紀培養100所左右的大學與重點學科,該項目於1995年經大陸國務院確定後啟動,是大陸高等教育領域規模最大的系統改革項目。「211工程」集中了中央與地方資源,主要適應地區與行業發展需要,除了改善學校辦學能力也培養各專業的高級人才,並作為解決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重大問題的研究單位。大陸有近2000所大專院校,「211工程」院校數量僅佔其中6%,但擁有85%的國家重點學科和96%的國家重點實驗室,並有70%的科研經費,在高等教育中起著非常重要的領頭作用。